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饮食营养也大幅增强,高蛋白、高热量食物摄取较多,痛风的发病愈发常见。
痛风的形成
(相关资料图)
人体内有一种必不可少的物质——嘌呤,具有供能、调节代谢等多种作用。嘌呤主要在肝脏合成,代谢基本最终会分解为尿酸。当嘌呤代谢发生异常时,尿酸生成增多、排出减少,就会引发“高尿酸血症”。当血尿酸浓度保持过高,就会以盐的形式结晶沉积于关节、组织中,引起痛风。
尿酸盐是一种针尖状的结晶,最容易沉积于手指、足趾等小关节内,发生肿胀、剧烈疼痛,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关节畸形。因为尿酸也会积累于组织器官中,若不引起重视尽早治疗,还有导致痛风性肾病、结石、痛风性冠心病、高血压的风险。
急性痛风发作的处理
很多病人没有监测自身尿酸的习惯,通常是通过一次关节剧痛的急性发作才发现自己有痛风。急性发作期,主要是关节内尿酸结晶引起红、肿、热、痛的急性炎性反应。处理以缓解症状为主:
1、卧床休养,避免关节运动使力,可稍为抬高患肢,加快血液循环。
2、合理用药。现常用秋水仙碱、非甾体类抗炎药、糖皮质激素。还可搭配降尿酸药,促进肾脏排尿,排泄尿酸。
3、关节内沉积严重,发生磨损的病人还可以进行关节腔清洗。
秋水仙碱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痛风的首选药,抗炎功能强大,但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。除了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副作用,其骨髓抑制、肝毒性、肾毒性都提示我们有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在使用时应谨慎。
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指:布洛芬、依托考昔等解热镇痛药。主要用于缓解痛风病人的疼痛,需尽早、足量使用。其副作用相对较小,起效快。
糖皮质激素,主要用于秋水仙碱及其他抗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情况,但使用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排除一切部位的感染后方可使用。
现对于痛风的治疗,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用也十分广泛。中医认为运用活血散瘀、清热利湿、消肿止痛的中药成分,再搭配针灸等理疗,可以很好的缓解疼痛。但建议希望多管齐下的病人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结合治疗,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。
痛风病人日常护理
为避免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,以及发展致损伤内脏器官,日常护理不容小觑。中、老年人,及有长期不良饮食、生活习惯的青、中年人,都要养成定期体检,观测尿酸水平的习惯。现很多患者已了解生活中需增加运动量,多饮水,减少高蛋白、高脂肪食物的摄入,限制高嘌呤饮食(如动物内脏、高汤,植物中的豆制品、菜花、菠菜等),但往往忽视了控制糖分的摄入。
已有研究发现,大量摄入果糖能促进生成尿酸,显著增加血尿酸水平。所以当患者为进行低嘌呤饮食,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、水果后,也可能引起痛风。因此在日常饮食还是要注意合理搭配,并避免大量饮酒,避免饮用果汁、饮料。
痛风的治疗除了缓解发病症状,还要在日常提高我们对于此病的了解和认识,做好预防,重视可能引发疾病的高危因素,早发现、早控制、早治疗,才能得到理想的疗效。